为深入落实《京津冀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框架意见 》精神,促进三地检察人才交流,强化教育培训协作,加强检察官教师交流授课,共同提高检察队伍建设水平,日前,首届京津冀三地 “增进交流协作、完善合作机制”青年检察人员专题研讨班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北分院举办。来自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的100名优秀青年检察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北京市院政治部选派市院机关各部门21名优秀青年检察人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增进交流协作、完善合作机制”主题设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将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和研讨交流有机结合,安排了雄安新区建设、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等专题辅导讲座,革命圣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河北正定县塔元庄基层党支部现场教学,京津冀三地检察业务课程教学展示,以及学员研讨、汇报交流等教学内容。
在集中授课环节,既有河北省社科院陈璐所长解读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帮助学员树立京津冀一体化大格局思想,又有检察系统专家、国家检察官学院邵世星教授对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疑难问题进行的专业讲解,还有京津冀三地的四名检察业务骨干分别就如何撰写检察综合材料、北京“三位一体”检察专业化建设的探索、被告人认罪案件的多媒体举证、司法责任制改革探索与实践等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在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重温了西柏坡精神,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塔元庄村委会,学员们深刻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交流研讨环节,采取京津冀三地混合编组的形式,三地青年检察人员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京津冀检察机关协调配合、深化在公诉等业务领域的资源共享、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司法办案协作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地讨论,在研讨思辩中开拓了思路、凝聚了共识。在主题发言环节,来自京津冀三地的3名优秀检察官代表分别对这一周的培训交流了体会,分享了收获。学员们一致认为,通过此次培训开拓了眼界,储备了技能,提升了素质,增进了友谊。
首届京津冀三地青年检察人员专题研讨班是贯彻落实《京津冀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框架意见》的具体举措,也是创新开展培训形式、加强三地人员学习交流的有益尝试。今后,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充分挖掘三地优质培训资源,在检察官教师交流授课、精品课程开发、京津冀业务竞赛及庭审观摩等方面进一步合作,为京津冀三地检察人员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为推动新时期京津冀检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学员感言
严冰
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检察官
非常荣幸有机会作为北京检察机关的一员参加此次京津冀青年检察官研讨班。此次培训收获很多,这里重点谈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的体会。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里、在革命历史纪念馆里、在西柏坡旧址前,听着工作人员讲解,看着一件件文物,思绪纷飞。遥想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出生入死,指引着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是何等的不易。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和未来,现在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并没有过时,至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大转折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特别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
张艳青
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检察官助理
此次培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务实”。其一,研讨氛围务实。100名京津冀三地青年检察人员齐聚一堂,针对各领域办案实际、改革热点及京津冀检察工作协调发展问题积极交流讨论,打破区域界线,虚心学习、分享经验,形成了课上课下交流探讨的良好学风。其二,培训课程务实。除了详实丰富的课堂学习之外,我们还瞻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身临其境重温了那段历史记忆,深刻领会到西柏坡精神的精神内涵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业的艰辛。身为新时代首都检察人员,我们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弘扬好西柏坡精神,不忘初心,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做好新时期首都检察工作发展增砖添瓦!
朱勋婷
市检察院行政事务管理局司法行政人员
特别荣幸能够与河北、天津青年检察人员一起交流学习。本次培训从室内授课到场外教学,从经验分享到交流研讨,多样的学习形式既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加深了我们三地检察人员之间的友谊。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暂,但却是京津冀青年检察人员建立友谊、加深合作的开端,为区域间检务合作奠定了基础、架起了桥梁。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会珍惜和把握这次“走出去”的机会,着力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学会从大局出发,思考和谋划我的本职工作,为京津冀检务合作贡献一份力量。